beat365竞猜亚洲投注(中国)有限公司

研究生培养

当前位置: 首页 / 人才培养 / 研究生培养 正文

自动化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

作者:   来源:  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2016-05-30

博士研究生课程

042308 系统工程理论 32学时/2学分

英文译名:System engineering Theory

适用领域:系统工程 控制工程

开课单位:自动化学院

任课教师:张仁忠

教学目的:通过系统工程理论课程教学,培养学生用系统科学的思想、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,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各种问题;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统筹规划、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。

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:无

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:课堂授课 32学时

教学主要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:

学时

教学内容

教学方式

2

系统的概念及定义、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、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的定义

授课

2

基本理论、基本方法与实施步骤

授课

3

介绍耗散结构的基本理论与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

授课

5

介绍协同学的基本理论与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

授课

5

介绍突变理论的基本理论与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

授课

5

介绍混沌理论、大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,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

授课

5

介绍复杂巨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,综合集成研讨厅与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

授课

5

介绍CAS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概念,SWARM的功能和应用

授课

教学主要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:

要求学生学习期间多参考相关资料,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。

内容摘要:绪论:介绍系统的概念及定义、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、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的定位、基本理论、基本方法与实施步骤。耗散结构理论:介绍耗散结构的基本理论特点,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。协同学理论:主要介绍协同学的基本理论与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。突变理论:主要介绍突变理论的基本理论与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。混沌理论及大系统理论:主要介绍混沌理论、大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,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。复杂巨系统理论:主要介绍复杂巨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,综合集成研讨厅与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。CAS理论:主要介绍CAS理论的提出、基本观点和概念,SWARM的功能和应用。

考核方式:开卷

课程主要教材:系统工程理论、方法与应用.汪应洛.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2

主要参考书目:

[1]系统科学.许国志.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,2000

[2]系统工程方法论.杜玠.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9

硕士研究生课程

043830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 32学时/ 2学分

英文译名:Multi-Sensor Information Fusion: Theory and Applications

适用领域:信号检测、信号处理

开课单位:自动化学院

任课教师:张勇刚

教学目的: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使学生能够了解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研究的目的、意义、应用领域、历史和现状,理解并掌握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基本理论以及该理论在信息工程、雷达工程、电子对抗、红外、声纳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,从而使学生能够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,为将来在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:数字信号处理或相关知识。

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:课堂授课32学时。

学时

教学内容

教学方式

2

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概述

授课

2

线性系统估计-Kalman滤波技术

授课

2

非线性系统的状态估计-非线性滤波方法

授课

2

不确定推理方法

授课

2

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功能和结构模型

授课

4

分布式检测与融合

授课

4

集中式多传感器综合跟踪算法

授课

4

分布式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中的统计航迹关联算法

授课

4

分布式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中的模糊航迹关联算法

授课

2

雷达和ESM数据关联

授课

2

红外传感器目标根综

授课

2

课程总结和展望

授课

教学主要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:

学习内容:本课程系统地介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研究的目的、意义、应用领域、历史和现状,状态估计与不确定推理方法,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功能和结构模型,分布式检测融合理论,集中式多传感器综合跟踪算法,分布式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中的统计和模糊航迹关联算法,雷达和电子支援措施(ESM)数据关联,红外传感器目标跟踪及雷达-红外融合跟踪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学生应该掌握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,为将来的实际应用或者深入地研究打下基础。

内容摘要: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是指对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多级别、多方面、多层次的处理,从而产生新的有意义的信息,而这种新信息是任何单一传感器所无法获得的。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包括多传感器的检测判决融合、多传感器综合跟踪与状态估计融合、多传感器目标识别融合、监视跟踪环境的事态描述和威胁估计,以及传感器管理和数据库等。该课程内容由信息融合基础知识以及检测级融合、位置级融合和目标识别级融合的模型和算法,同时结合实际工程背景分析比较各种模型、算法性能及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情况。

考核方式: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

课程主要教材:

[1] 何友,王国宏,陆大金,彭应宁著,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应用,第二版,电子工业出版社,2007年.

主要参考书目:

[1]韩崇昭,朱洪艳,段战胜著.多源信息融合.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5年

[2] 杨万海,编著.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及其应用.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,2004年

XML 地图